实施精品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9-03-182966人次浏览
为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促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安徽省出台《“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总体思路是围绕高端装备自主突破、智能产品迭代升级、消费品改善供给、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等领域,打造一批“安徽工业精品”。每年遴选100个左右工业精品,5年滚动打造1000个左右安徽工业精品;力争制定200个左右先进行业标准、5个左右国际先进标准。一年来,重点实施七项行动,已取得较好成效,实现了七个进一步提升。
制造业创意设计能力进一步提升。引导企业走“创意设计+制造”之路,建设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一批网络化创新设计平台,加快工业设计高端化、品牌化、产业化。成立安徽省工业设计产业联盟,搭建起了政府、高校、企业间的桥梁,形成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良好模式。2018年,认定华米信息科技公司等4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全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达到195家。
制造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018年,认定省技术中心144户,全省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309户,力争将企业技术中心打造成为企业科技资源的汇聚区、新产品研发设计的策源地。按照“一行业一中心”的方式,聚焦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汇聚行业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创新网络,认定省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等11家创新中心为2018年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省共创建19家。
制造业标准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支持企业为主体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和国家及国际标准,扩大先进标准的“话语权”;按照高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要求,提升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成先进标准的能力,培育一批标准化示范企业。2018年,工信部发布安徽省企业主导的立项行业标准59项;省专项资金共奖励116个企业 207个标准,资金总额5112万元, 其中国际标准2个、国家标准100个,行业标准105个。2018年,认定省标准化示范企业30户,全省总数达到155户。
制造业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工业云平台,发展企业间协同研发、众包设计、供应链协同等新模式。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387项,高校科研成果1781项,其中省外科研成果624项化。组织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专家赴宿州、淮北等市企业开展技术诊断,促进产业和科技有效衔接。组织开展高校、科研院所进企业进园区、企业进高校进科研机构“双向进入”活动,近200户企业进高校、近100名专家教授进企业开展技术诊断咨询活动。推动相关产业纵向上下游企业与横向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截至目前,全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49家。
制造业有效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以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等,催生一批跨界融合新产品,围绕高端装备自主突破、智能产品迭代升级等领域,全年认定省级新产品823项,349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培育遴选了145个“安徽工业精品”,全省总数达到500个。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创新性强、应用效果好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行业应用项目,科大讯飞等企业7个项目荣获工信部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示范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制订《2018年安徽省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计划》,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宣贯和推广,组织开展质量标杆经验交流,举办推进质量强省建设专题、《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标准的培训。实施消费品质量、装备制造竞争力、原材料供给水平提升行动。全省共有11个质量创新成果获得中质协发布的全国优秀QC小组称号。
制造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建设,对标《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组织企业开展品牌培育试点示范,支持专业机构开展质量品牌诊断活动。树立“质量标杆”,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荣获2018年全国质量标杆荣誉称号。在央视开展了“精品安徽”系列宣传,推动安徽品牌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