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加快推进安徽向制造强省迈进
2017-12-273677人次浏览
今年以来,在工信部的支持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徽省经信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开展制造强省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居全国第6;规模企业突破2万户、居全国第6位;1—10月,实现利润1766.8亿元,同比增长17.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6%。
(一)制造强省建设开局良好。召开“制造强省”建设万人大会,编制实施制造强省建设方案,制定出台制造强省“政策10条”,落实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3.7亿元,支持企业(项目)2599个。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4个重点行业被列入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合肥市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制造强省系列政策进万企”活动,对接企业2万余家,实现经济部门、园区、规模企业全覆盖。
(二)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打好去除落后产能攻坚战,开展打击“地条钢”专项行动,去除炼铁产能62万吨、炼钢产能64万吨,关停“地条钢”生产企业13户。出台“降成本10条”,建成运行省级减轻企业负担综合平台,预计全年降低企业成本超1000亿元。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和“安徽工业精品培育行动”,培育认定省级新产品560项、安徽工业精品119个,合肥、滁州荣获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在央视黄金时段开展“精品安徽、精彩安徽”系列宣传,收看人次超3亿。
(三)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中国声谷建设“政策10条”,设立中国声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亿元、基金50亿元,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制定实施“皖芯行动”,京东方10.5代线、晶合12英寸晶圆制造等项目投产达效,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全年可望突破4000亿元。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6家企业、54种产品、1个园区入选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名单,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4.3%。大规模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1—11月,完成技改投资6688亿元,同比增长16.2%,技术改造对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5%。
(四)创新融合步伐加快。成立智能制造、大数据、磁性材料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8户、企业技术中心158户,49项行业标准获工信部立项,3家企业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深入推进“互联网+制造”,11个项目获批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专项、居全国第4位,9个项目入选国家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居全国第2位,4个项目入围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居全国第2位。成功举办安徽省第四届工业设计大赛,5家企业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占全国的1/10。
(五)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全省新登记私营企业15.99万户。开展“专精特新”培育行动,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500户,设立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省股交中心“专精特新”板,首批169户企业成功挂牌。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8家、居全国第1位。成功举办“创客中国”安徽区大赛,培育认定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30家、工业特色小镇6个,创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4个。深化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100个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90个,累计投资586.7亿元。
(六)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工业经济预测分析调度,建成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模型,工业“云平台”功能持续优化提升。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成功举办第11届中国(合肥)国际家博会等16场次产销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中博会、工博会近20场次产品展销会。电煤保障有序有力,中长期合同签约率、履约率超过国家目标要求。稳步推进“宽带安徽”建设,新建移动通信基站超过2.2万个,全省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超过98%,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再启征程的2018年
2018年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攻坚之年,也是加快制造强省建设的关键之年。安徽省经信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发展新型制造、提升质量品牌、推动融合创新、激发民营活力、增强治理能力,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
(一)培育制造新动力。大力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围绕制造强省“7+5”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壮大智能语音、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创建合肥“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区、合芜蚌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智慧经济,坚持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三位一体”推进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智慧产业,打造全国重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和智慧产业新高地。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创新“制造+服务”“产品+服务”等模式,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和平台。
(二)增强企业竞争力。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产工艺、制造流程、管理系统和服务体系,滚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完成技改投资730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培育省级新产品500个、安徽工业精品100个以上。在中央媒体开展“精彩安徽、智慧生活,精品安徽、徽商中国”主体宣传,提升“皖商、皖企、皖品”新形象。制定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升级版,加快合芜马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园建设。
(三)优化协同创新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按照“一行业一中心”的方式,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省技术创新示范标杆企业40户,创建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个,争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行动,组建工业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建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大企业“双创”平台和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认定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打造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培育100个以上工业示范APP。
(四)激发民营新活力。大力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挂牌”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打造“创业企业-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相互链接的企业生态梯队,新增注册民营企业12万户左右、新增规模企业1000户,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型小微企业、“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开展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升行动,培育认定一批“智慧集群”、工业特色小镇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企业家精神,实施“现代徽商”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江淮工匠”。
(五)提升行业治理力。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进一步拓展企业云平台功能,修正完善工业监测预测模型,提升运行监测、调度、分析能力水平。出台制造强省政策“升级版”,加强工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探索工业经济发展分产业推进机制,做强做优一批优势产业。深化工业领域供给侧改革,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做到应停尽停、应关尽关、应拆尽拆。坚守“企业娘家”角色定位,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百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着力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